以《滿腹經(jīng)綸》爆紅的苗阜王聲將上央視元宵晚會
昨天接通苗阜電話的時候,他正在北京。和他的相聲搭檔王聲一起,與央視元宵晚會語言類節(jié)目導演,商定最后登臺演出的本子。
連苗阜自己都沒想到,他和王聲在北京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上表演的相聲《滿腹經(jīng)綸》,竟然獲得了這么熱烈的反響,許多網(wǎng)友更是將苗阜、王聲二人稱為 馬年春節(jié)最火的明星 、 業(yè)界良心 。
從大年初二開始采訪電話就沒停過。 面對鋪天蓋地的贊譽,苗阜笑了, 真是謝謝大家捧場。
上元宵晚會的本子還在審。 苗阜透露, 跟《滿腹經(jīng)綸》是一個路數(shù),可以說是一個系列的。
為什么叫 青曲社 ?
青云直上,曲故情長
在《滿腹經(jīng)綸》中,苗阜有這么一句: 像我這樣的80后……只是長得比較著急。 逗樂了許多人。而實際上,今年32歲的苗阜,確確實實是個80后。
說起自己與相聲的緣分,苗阜說: 這還真離不開王聲。
苗阜和王聲都是陜西銅川人,從小就認識,兩人是小學同學還都喜歡相聲,所以, 小時候?qū)W校里有個文藝演出什么的,我和王聲就會上臺,模仿那些老先生們講一段相聲。
或許正是這份對傳統(tǒng)曲藝的迷戀,長大后,苗阜拜相聲譜系第六代傳人鄭小山為師,而鄭小山的師傅王本林,正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得意弟子。
而王聲,就如段子里所說,進了陜西師范大學學習中國文學。
2007年,兩個人又湊到一起,聯(lián)系了幾位當?shù)氐那噽酆谜?,成立了西安青曲社。苗阜是青曲社的班主?/p>
為什么取名為青曲社?
苗阜給出了八個字: 青云直上,曲故情長。
每次演出,我們都會說 制造快樂并快樂著這句話,這就是我,我們說相聲的初衷。 在苗阜眼中,相聲是最能展現(xiàn)中國語言之 妙 的藝術(shù): 中國人說話的方式很特別,我們有自己的幽默感。而這種幽默感,在相聲中可以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相聲創(chuàng)業(yè)苦不苦?
聽我說一場難忘的演出
2007年青曲社成立時,我們一共只有七八個人。 苗阜說, 如今我們已經(jīng)有40多名演員,40多個工作人員。在陜西本地我們有兩個劇場,現(xiàn)在每周要上演十四場相聲,七場評書,加一塊兒二十一場演出。
在《滿腹經(jīng)綸》一炮而紅之后,青曲社的相聲門票幾乎一票難求。
問及成名前的事,苗阜笑了笑: 很多記者都喜歡打聽創(chuàng)業(yè)期,想聽那些特別艱難的事兒,但其實在人生這張水墨丹青的長卷中,總會有濃淡,所以那時候雖然有點艱難,但我并不覺得有多苦。倒是去年5月25日的那場商演,讓我記得特別清楚。
那一天,青曲社在西安有一場名為 致青春 的商演,1400張票早早地賣完了。
可演出當天突然下起了暴雨,苗阜擔心這么大的雨觀眾會趕不及。就在他擔心的當兒,1400名觀眾卻早早地在演出開始前都到達了劇場。
當兩人再度登場時,劇場所在區(qū)的總變壓器出現(xiàn)了故障,連西安火車站都停電了。
一般情況下,商演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大家肯定都喊著要退票,但當時沒有一個人這么喊,現(xiàn)場非常安靜。所有的觀眾掏出手機,照著兩人。
于是,苗阜和王聲從舞臺走到觀眾當中,沒有話筒,直接用肉嗓給大家說了一段兒。
因為擔心觀眾的安全,青曲社的所有演職人員用電筒和手機,為觀眾照明,安排大家有序退場。而被觀眾感動的苗阜則站在大雨之中,為觀眾送行。
6月10日,青曲社加演了一場 再致青春 ,答謝那一天所有的觀眾。
苗阜說, 這是我說相聲至今,最讓我感動的事。
相聲是有家譜的,出去問問是誰徒弟誰師父,一來二去的大家都是認識的,感覺就特別親切。一枝獨秀不是春,我們努力做一些事,并不是說要捧出一兩個角兒,而是希望把相聲這個事業(yè)做得紅紅火火。 苗阜說。
信息首發(fā):以《滿腹經(jīng)綸》爆紅的苗阜王聲將上央視元宵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