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幫人而落入死亡陷阱
小易:
因幫人而落入死亡陷阱
南山外國語小學學生小易的父母,一直忘不了那個 黑色的下午 ,他們11歲的兒子,因幫人而陷入綁架陷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留下的只有父母的淚水。
2009年10月20日13時40分,和保姆剛剛分開,獨自走在上學路上的小易,遇到一個在路邊修車的叔叔。那個叔叔喊住小易,說自己在修車,問他能不能幫忙到車里按一個開關(guān)。
就這樣,毫無防備的小易進入車里,哪知那個叔叔突然上車將門反鎖,用鐵鏈套住小易脖子鎖住,然后把車開走。
善良的孩子這才明白,自己落入了綁匪的陷阱。當天,他被綁匪鄒春殺害并沉尸河中。
已被執(zhí)行死刑的鄒春曾說,自己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但他面對另一個孩子,并沒有絲毫悲憫之心。
人命關(guān)天的危急時刻,就像一面棱鏡,折射出了人性的各個角度:一邊是孩子的善良無邪,一邊是綁匪的殘酷無情;令人意外的一面,還折射出了人性的貪婪:小易父親所在公司一員工李曉菲得知綁架事件后動了歪心思,竟罔顧孩子生死,搶在綁匪前面 劫走 50萬美金贖金。
看過人性如此陰暗的側(cè)面,我們是否還相信善良?正如小易的母親所追問的: 難道我教孩子助人為樂也是錯嗎?
時間已經(jīng)過去近四年,回想起小易母親的問題,我想說:只有去害人和殺人,才會為自己去找一個理由和借口;助人為樂、舍身救人,這些都是不需要理由的,這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性光輝的閃現(xiàn)。
而我們不需要再為此糾結(jié),不必為少數(shù)的案例而否定善良和正義的存在。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小易,記住他的善良,也記住他的絕望和無助。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有恨不害幼。人們之所以痛恨而鄙視 弱者犯罪 ,因為他們失衡心理和雙手所傷害的,最終只是沒有反抗能力的無辜孩子。
信息首發(fā):九歲男孩遭挖眼慘死 “有恨不害幼”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