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樓市限購松動欲救市:地方政府比房企更著急(2)
房企心態(tài)復雜
今年以來,市場彌漫著一股悲觀情緒,樓市成交量始終低迷。一些二三線城市雖被爆出供應過剩,但并未引發(fā)市場關注。就在外界將市場低迷歸咎于節(jié)假日和季節(jié)因素時,從3月下旬開始,杭州等地的樓盤出現降價現象,隨后向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蔓延。
進入 小陽春 的4、5月份,房地產交易仍然處于近幾年同期低點,土地市場也未有起色。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監(jiān)測,今年4月,3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266萬平方米,環(huán)比減少4.7%,同比減少21%。 五一 長假期間,樓市更是遭遇冰點。
資本的動向也在悄然生變。一方面,李嘉誠出售內地物業(yè),將目光轉向歐洲市場;另一方面,嘉實地產停止擬推出的 嘉實房地產投資中國綜合回報基金 ,被認為是嘉實基金退出中國樓市。
在這種情況下,房企的悲觀情緒蔓延,主要體現在,房企收縮擴張步伐,謹慎拿地。世茂集團副總裁兼營銷總經理蔡雪梅6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世茂一方面盡快消化存貨,另一方面在區(qū)域和拿地選擇上將更為審慎,不會再進行大規(guī)模擴張。
經歷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房地產市場真的見頂了嗎?
以前是黃金時代,現在是白銀時代。 萬科集團總裁郁亮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城市化還遠未結束。郁亮的表態(tài)是針對網傳萬科公司副總裁毛大慶 樓市風險論 的解釋。他認為,警示風險并不意味著看空行業(yè),除了 謹慎 ,萬科仍然強調 樂觀 。經過一段悲觀情緒的彌漫,業(yè)界正陸續(xù)開始冷靜的思考。
事實上,即便在市場如此低迷之時,仍有不少資金覬覦樓市。近期,金地、金融街等大型房企先后遭到保險資金舉牌,顯示出后者對房地產業(yè)的興趣和信心。有分析認為,房地產業(yè)正在由高速增長進入低速增長期,如今的市場低迷體現了轉型期的陣痛,但并不意味著市場已經見頂。
除萬科外,還有不少企業(yè)維持樂觀心態(tài)。盡管一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成交下滑,但方興地產對2014年的市場仍然看好。方興地產主席何操就表示: 展望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環(huán)境將繼續(xù)企穩(wěn)向好,行業(yè)將受益于長效調控機制的逐步建立而呈現理性增長態(tài)勢。我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fā)展充滿信心。
據悉,去年方興地產項目的平均去化率達到90%,簽約銷售額約210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約33%。今年3月,該公司表示,計劃將其若干酒店資產和配套業(yè)務分拆在港交所獨立上市,對淡市不以為然。
信息首發(fā):多地樓市限購松動欲救市:地方政府比房企更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