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被誘捕真相驚呆:FBAR?
今天早些時候,我們報道了《天津大學1名教授在美國遭誘捕》的新聞,到底這是怎么回事呢?
財新網的報道顯示,張浩和另一名中國公民龐慰(Wei Pang)在下屬美國國防部的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資助下研究開發(fā)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技術,隨后兩人回國在天津大學任教,并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諾思微系統(tǒng)(ROFS Microsystem)的公司,生產FBAR產品。
美國司法部指控稱,兩人參與竊取的商業(yè)機密屬于安華或思佳訊(二人回國前曾工作的單位)。
薄膜體聲波諧振器(FBAR)到底是什么呢?該技術主要用于手機、平板和GPS等移動設備,通過過濾進出的無線信號,使用戶僅接受和發(fā)送其想發(fā)送的特定通訊,最重要的是,該技術也被用于一系列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
手機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老杳強調,幾乎所有的4G手機都會使用FBAR,以排除信號干擾,有效傳遞信息。由于4G手機生產量的提高,今年該元件處于全球缺貨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能供應商這種技術的廠商全球都很少,中國就只有諾思微系統(tǒng)公司可以。
美國認為,張浩和龐慰是把核心技術泄漏給了中國,同時尋求合作在中國生產薄膜體聲波諧振器技術。對此美國律師送出的起訴書稱,被盜的商業(yè)機密使天津大學能夠建設并裝備一個頂尖水準的生產薄膜體聲波諧振器生產設施,開辦諾思微系統(tǒng),并獲得合同為商業(yè)和軍事機構提供薄膜體聲波諧振器。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聲明,被起訴的6名中國公民分別是:張浩、龐慰、張惠穗、周崇和趙剛6人。
信息首發(fā):大學教授被誘捕真相驚呆:F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