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創(chuàng)業(yè)公司QingCloud的魄力:做一個世界級的IaaS服務
青云是國內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來自騰訊、百度、IBM 的三位創(chuàng)業(yè)者 Spencer、Reno、Richard 希望借鑒 AWS 思想,在技術層面上做出更加優(yōu)化、真正意義上的IaaS平臺。青云的CEO Richard在接受CSDN專訪時表示,青云想做一個世界級的云平臺,按計劃,明年就會啟動亞太區(qū)的建設,把業(yè)務拓展到海外。
想做中國的AWS
CSDN: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自己,介紹一下青云這家公司的背景。
Richard:我的職業(yè)生涯基本上是在IBM度過的,一直以來都是跟代碼打交道,做過很多與開源相關的東西,比如Linux、Hadoop、Eclipse、KVM等等,現在開始做云計算,也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另外兩個聯合創(chuàng)始人,他們分別來自騰訊和百度。
在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我們主要是觀察美國,他們整個云計算行業(yè)的活力很強,創(chuàng)新速度非??欤绻幸粋€非常好的創(chuàng)新點,從產品開發(fā)、測試到上線運營,整個過程的成本都很低。而中國還保持一個相對傳統的模式,雖然很多公司也在使用VPS(Virtual Private Server),類似美國的Linode。但是VPS的功能單一,往往只專注于提供虛擬機,很難吸引到企業(yè)級用戶,所以我們就想在國內做一個功能相對完備的、真正意義上的IaaS服務,這就是青云的創(chuàng)立背景。
CSDN:在IaaS領域,AWS一直都是被認為是行業(yè)“標桿”,青云的IaaS平臺和AWS有何異同?
Richard:青云和亞馬遜的AWS服務基本上一樣,甚至功能上也基本上與AWS 中IaaS層的功能一一重合,不過為了有賣點,青云的每一項功能基本都要比AWS做得好。畢竟“前輩”已經站在那里了,如果做出得東西差不多,相信很少有人會使用這個新平臺。
當然,有些功能AWS已經做得足夠優(yōu)秀了,很難在技術層面上超越,這個時候就需要另辟蹊徑,比如說讓速度更快,性能更好,至少價格上也要更具競爭優(yōu)勢。當然青云底層的實現方式和AWS不同,因為亞馬遜也不會開放底層架構,我們無從知曉AWS是如何做的。
IT行業(yè)的特點就是技術發(fā)展很快,今年還在流行的東西,明年就不一定靠譜,更何況AWS公開已經七年了,加上先前研發(fā),都快十年了。舉個例子,AWS最大的亮點之一VPC(Virtual Private Cloud),我們采用近幾年逐漸流行起來的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思路來實現,從成本和易用性等方面來看,都是不小的進步。我是一名工具理性主義者,相信工具的革新會帶來創(chuàng)新與革命。各種底層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是我們能夠做成QingCloud的重要原因。
CSDN:其實IaaS并不是一個暴利行業(yè),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層次上進行創(chuàng)業(yè)?
Richard:其實IaaS是最辛苦的一個行業(yè),我們都知道云計算的三個層次IaaS、PaaS和SaaS。像SaaS層屬于應用范疇,包羅萬象、五彩繽紛,創(chuàng)業(yè)起步相對簡單。實際上我們談及云計算,更多的是關于IaaS和PaaS兩層。
從本意上來講,我們也知道PaaS創(chuàng)業(yè)可能會更經濟,畢竟只是設計一個中間系統,開發(fā)代碼,然后運行在一個比較好的IaaS平臺上。然而,我們并沒有選擇做PaaS,這是因為在中國還沒有一個主功能完備的IaaS平臺。如果是在美國的話,已經有一個很好用的AWS,我們也許就會去做PaaS創(chuàng)業(yè)了。
再者而言,IaaS的目標是為整個產業(yè)提供最基礎的計算、存儲、網絡及安全服務。我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因為行業(yè)需要,尤其是企業(yè)用戶需要,包括我們自己也需要,所以就選擇了在IaaS層上創(chuàng)業(yè)。
CSDN:青云平臺最大的技術優(yōu)勢?
Richard:從技術角度來說,QingCloud的彈性在于可以在秒級時間內獲取計算資源,使得用戶能夠動態(tài)改變橫向規(guī)模(scale in/out),主機配置可以任意增減讓改變縱向規(guī)模(scale up/down)也成為可能。而云資源之間松耦合的關系使得資源可以任意組合,比如公網IP地址作為重要的對外接口可以在任意主機或路由器之間漂移。
另外一點,就是青云遵循SDN思路實現了傳統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的功能,確保云中各用戶網絡100%相互隔離。還提供了安全隧道,使得用戶現有的計算環(huán)境能夠與青云中的資源安全連接互通,形成兼顧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云(hybrid cloud)。
國內云計算市場還不成熟,談競爭為時尚早
CSDN:如何看待國內云平臺之間的競爭?
Richard:像國內的阿里、盛大、新浪、騰訊、百度等等都有自己的云平臺,還有品高這樣主打做私有云市場的公司,另外還有一些企業(yè)在做OpenStack、CloudStack、OpenNebula等開源系統的封裝。但是我認為,對中國的云計算市場而言,談競爭為時尚早。
競爭一定要基于一個前提,就是主流市場和消費者已經認可了整個云計算產業(yè),從概念到工具,再到對各種各樣服務的認可。而目前的中國還遠沒達到這個地步,主流人群依然是用傳統的方式在消費IT資源。這就大家需要一起努力,創(chuàng)造靠譜的技術與服務,把中國的云市場做大做強,吸引主流消費者的參與,尤其是企業(yè)用戶的參與。畢竟決定市場成為一個主流的選擇,靠的是廣大企業(yè)級客戶的支持。
CSDN:青云在什么時候對外進行開放的?目前有多少用戶?
Richard:青云在7月中旬開始對外提供服務,到現在有三個星期了。目前的反響還不錯,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一個鼓勵。現在QingCloud上注冊帳戶有1500個,付費賬戶有100個左右,目前來講,基本上還是以企業(yè)客戶為主。
CSDN:怎么看待云計算行業(yè)和傳統的IT行業(yè)?
Richard:它們根本就是一個行業(yè)。很多人談起云計算的時候,覺得似乎很高端、很創(chuàng)新的樣子。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最基本的東西沒有變,依然是計算、存儲、網絡、安全這四大基礎IT元素。改變的僅僅是生產、交付及使用的方式。因此,云計算不僅僅是用來支持備受追捧的創(chuàng)新型WEB應用和移動應用,也是用來支持每個工程師日常的開發(fā)、測試、集成工作,也是用來支持每個企業(y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集團電郵系統、ERP/CRM等傳統IT應用系統。即使某些系統很傳統,但是它們的的確確是我們IT生態(tài)鏈中的一部分。
CSDN:青云的基礎設施如何解決的?是自建的數據中心還是跟其他廠商進行合作?
Richard:在基礎設施上,青云自己投資了一部分,然后也進行了合作,兩者針對的客戶群不同,相輔相成。為了保證服務的可靠性,青云的第一個zone部署選擇的IDC也算是國內最好的機房之一,中國聯通的魯谷中心機房,BGP多線,覆蓋了常見的互聯網線路,包括聯通、電信、移動、教育、鐵通等。按計劃,明年青云會啟動亞太區(qū)的建設,把業(yè)務拓展到海外。
CSDN:存儲問題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青云在這方面是如何存儲的?
Richard:存儲成本過高,一般都是因為采用了企業(yè)級存儲柜,像IBM、EMC都有這類的產品,一套可能需要幾百萬,成本不菲。存儲柜這種解決方案,對于傳統企業(yè)應用是適用的,因為他們的服務器并不多,然后再使用高速光纖網絡,性能表現當然非常好。但是對云計算而言,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每臺物理服務器之上可能運行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虛擬機,如果有十臺物理服務器,每臺物理服務器上運行20個虛擬機,就有近兩百個虛擬機,如果再使用同一個存儲柜,存儲壓力就非常大,性能也很難保證。
青云降低存儲成本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用專門的存儲柜,使用普通的企業(yè)級硬盤的廉價存儲方案,我們自己開發(fā)了一套分布式塊存儲管理系統,實現了全局對塊的調度管理。其實跟計算機相關的東西都沒有什么秘密,不外乎有一套硬件,接下來就是要開發(fā)一套軟件去管理它們。
CSDN:怎么看待跟PaaS平臺的合作?
Richard:跟PaaS平臺的合作是必然,我們已經跟三家國內的PaaS廠商有過初步接觸與探討。PaaS平臺對于整個云計算生態(tài)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IaaS千變萬化,就涵蓋四個方面:計算、存儲、網絡、安全。這就好比是建筑行業(yè)的鋼筋、水泥、磚頭,這些東西離用戶有些遠,只有PaaS平臺“建筑”起來之后,開發(fā)者們才能非常容易地透過云來使用這些基礎IT元素,制造各種各樣溢彩紛呈的應用。非常期待PaaS平臺的崛起。
CSDN:我們知道青云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都是來自國內最好的IT公司,放棄一個高待遇的工作,轉而去創(chuàng)業(yè),有沒有壓力?
Richard: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這是一個心理搏斗的過程。實話實說,中國人的生存難度比別的國家高一點,所以對于收入方面的問題,應該會比較敏感。剛開始的時候,大伙心里還是有一點隱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逐漸成形、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我們剛開始開放青云服務時,心里很有些擔心,就怕不對市場的胃口。不過最近感覺還是蠻欣慰的,從新浪微博、各搜索引擎、還有我們自己的客服系統收集到的反饋來看,大家覺得青云的產品還不錯。辛苦沒有白費。確保青云在技術層面的領先、在市場方向的正確,這給我們更多的信心。有了信心,所有的擔憂都不存在了。
CSDN:大家都知道做IaaS平臺的話,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是很大的,這筆資金是如何解決的?
Richard:我們自己湊了一部分錢,當然也得到了VC的支持。畢竟做IaaS的話,設備是必須的,而且初始投入不小。創(chuàng)業(yè)時,工資可以少拿,但是沒有設備不行,這也是尋找VC支持的最大原因。
CSDN:青云憑借什么來說服VC來給投資?
Richard:靠技術。IaaS首先是一個純技術競爭的領域。有一個云計算領域的高手陳沙克寫了一篇青云評測報告,他的文章中有一句話寫的很中肯——“青云對國內云計算做了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讓所有打算進入公有云IaaS的公司深刻認識到做IaaS是一個很高技術含量的活。”
未來的發(fā)展
CSDN:青云未來的發(fā)展計劃是什么?怎么看待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發(fā)展?
Richard: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簡而言之,就是要提供一個全球服務。云計算服務跟地域和國家沒有關系。青云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個全球一致的基礎設施服務,與上層PaaS平臺商合作建立層次清晰的云生態(tài),共同為中國的應用走向海外、海外的應用走向中國提供基礎服務。
我相信在未來,公有云和私有云肯定會長期共存,而且彼此之間可以通過安全互信的機制來做互操作,形成一種混合云的狀態(tài)。所以,青云會開放全部的API、并將與OpenStack等開源社區(qū)協作,以幫助用戶平衡、做到公私兼顧。
信息首發(fā):國內創(chuàng)業(yè)公司QingCloud的魄力:做一個世界級的IaaS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