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3次買3套房 到深圳打拼23年他堅信房價還會漲
目前是上車好時機,所有政策都是有周期的,如果是剛需,就別糾結了,果斷買就是,短期波動與你又沒啥關系。從長期看,肯定還是漲的。
14歲到深圳擺地攤、掃碼頭,在深圳打拼23年,如今已在深圳安家,購置了三套房。他沒有學歷、沒有背景、也曾有迷茫,購房經(jīng)歷也是曲曲折折,看到今天為購房焦灼的年輕人,他卻想說……
14歲到深圳10年換來穩(wěn)定 最遺憾錯過兩次買房機會
我是1995年正式到深圳打工的,剛開始幾年一直在蛇口松湖路口,當時那一片都在炸山填海,天天進進出出的全是大泥頭車。后面幾年住在南山村,路邊賣過水果,擺過地攤,承包過南山荔枝果林,也掃過碼頭貨車的車箱(拉散裝飼料的貨車,進碼頭之前要開進港證,我們就像鐵道游擊隊的那樣沖上車,掃車箱上卸貨沒清掃干凈散落車箱的玉米小麥等)。
什么辛苦的事情都做過,那時候未成年,再加上個子相對矮小,找工作都沒公司敢收。
我家從小就窮,我父親病了很多年,在我來深圳前一年父親去世了,還欠下很多債務。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很包容,不排外。只要你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不像老家,做點什么都需要講關系。正因為這樣,我在深圳過得很開心,也就一直留在深圳打拼,從未離開過。
我2005年才安定下來,并不是我在那年買了房,很慚愧,我是在那年才開始真正的工作。在那之前的十個年頭,都只能算是混日子,打游擊,東打一下西打一下。2005年我進入了一個食品公司,并在那公司一做就是9年,當然,很感謝當時的領導和老板對我的教導和培養(yǎng)。
2007年時我在前海大新地鐵口附近居住,那時南山還屬于城市邊效,羅湖才是中心。當時有樓盤開盤,一套三房大約六十多萬,由于對政策不了解,(沒有任何人告訴我買房是可以貸款的,當時不限購首付才2成)導致自己沒有下手。至今倍感可惜?;蛟S這就是命運吧。
2012年買入第一套房 慶幸選擇了布吉而不是惠州
由于錯過了2007年入手的機會,我便將手上資金投資到超市承包專柜(我當時工作本身就是超市供應商的區(qū)域負責人),幾年下來收入也還算不差,但在深圳這個地方,你有多少收入就能花多少錢。所以基本上沒有更多的存款。
因為家庭原因,我是上車比較晚的。直到2012年我才買入自己人生的首套房子,因為當時小孩已經(jīng)2歲了,要為孩子上學做準備。我是個特殊的家庭,沒有老人照顧孩子,所以只能拼命把小孩留在深圳,自己夫妻倆照顧。
當時南山的房價已經(jīng)高不可攀了,我只能把目光投向布吉。最后在布吉買了個小戶型,單價一萬左右。在這里,我要強調(diào)的是,選擇的方向很重要,因為當時我身邊的同事在同一年有十多個買房的,其中有幾個回老家置業(yè)了,當年回家很是風光。還有近十個同事買到了淡水汽車站旁的花樣年別樣城。他們覺得我花一萬在布吉鳥不拉屎的地方買這么破的房子,不如花三四十萬在惠州買個大房子更舒服。我記得當時他們房子的單價在4600-4800左右,是毛坯。
事隔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當初花五十萬買的的那房子在2014年年底就賣了,現(xiàn)在的新業(yè)主又滿了二年,重新在掛盤放賣,價格近200萬。而我那些朋友在淡水買的房子,聽說新房價格也破1.3萬了,但二手房好像只能賣到8千左右,還花了十幾萬去裝修的。這就是差別。選擇大于努力啊。我覺得最該對深圳剛需說的,買房要看自己需求,別舍近求遠背離了自己買房的目的,選錯方向是最要命的。
為買3套房離了三次婚 如今1套自住2套投資
我們2012年買房后,通過自習,調(diào)到深圳戶口?,F(xiàn)在我們?nèi)乙咽巧顟艉枚嗄辍榱速I房,我離過三次婚,最近一次復婚還是二個月前。哎,離婚也實屬無奈,是為了避開政策。 第一套房子的時候,我考慮的重點是樓下有學校,社區(qū)也還算大,有花園,離地鐵也就十分鐘內(nèi),周邊能滿足一切生活所需。
2014年年底,我把第一套房賣了,同時換了份工作(因為住在布吉每天要到南山上班確實很累)。然后在2015年初投資了一套地鐵八號線規(guī)劃附近的房子,同時在我以前居住的小區(qū)又買了套90平的三房(我是把我鄰居的房子買了,因為住那二年,首先對社區(qū)有了感情,然后因為鄰居家的房子戶型結構好,朝向也很好,)換房嘛,就不是剛需了,應該叫改善型,所以我對戶型結構等要求就比較有要求了。買這套房也是因為想給小孩改善下就讀環(huán)境,我兒子今年九月才報讀小學,前二天剛拿到錄取通知書。
第三套房是在大家認為的房價最高峰的時候接盤的,2016年下半年(當然現(xiàn)在回頭看,還是漲了。
23年來看穿的真相 深圳房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我在深圳生活了二十多年,說實話在前十多年我并不關注房地產(chǎn),真正開始關注應該是從2007年我錯過了在前海上車的機會那年開始的。
就聽說2003年非典那年房價有過波動,然后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那年出現(xiàn)過大一點的波動,但沒有持續(xù)多久,房價就報復性反彈了。
我分析了一下,當時房價能降,是因為深圳之前是不限購的,貸款政策也相對寬松,所以那時候的房子持有人跟現(xiàn)在大有不同。那時候房子大部份持有者都是投資客,一個人手上或許都有好幾套房子,金融危機一來,手上現(xiàn)金流周轉不過來,就出現(xiàn)拋售情況。
而目前的深圳樓市,我感覺是非常健康的,雖說價格貌似挺高。首先在2008年退出一大波投資客以后,深圳在2010年開始就推出限購政策,沒有社保就沒有購房資質,有社保也只能購買一套。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深圳樓市就朝著比較健康的方向在前進。房子持有者從投資客慢慢轉向剛需客。
2015年政策轉向,同時二套貸款政策放寬,釋放了一大波改善型的需求者。同時深圳房價被推波助瀾的上了一個大臺階。在我看來,2015房價上漲應該算是糾偏。深圳當時的人口和經(jīng)濟發(fā)展,房價還被壓在2字頭以內(nèi)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就拿我們小區(qū)來說,現(xiàn)在鄰居們都惜售,很少有人放賣。所以深圳的房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所以我想對現(xiàn)在觀望的剛需者說,房子沒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合適自己的。你在挑選十全十美的同時,房價一直在漲。還不如找個合適自己當下需求的,先上車,到有能力的時候再換更好的,不管房價怎么漲,以房養(yǎng)房的人都換得起房。而沒上車的工資再高,都很難追上房價。因為房價上漲有個平方基數(shù),就是單價漲幾千,總價就是漲幾十萬,工資很難跑過房價的。
深圳房價貴,那是因為有需求在支撐。就我所知,深圳正規(guī)住宅性質的商品房總量不超過170萬套,你想想單單深圳戶籍人口就三百多萬,意味著什么?還那么多常住人口正在努力成為深圳人,白石洲拆遷逼走14萬人,再重建的商品房肯定容納不下14萬人,深圳與廣州上海不同,廣州是老城,本地人多,原來就有房子的人占比也多,需求就沒深圳強了。至少在20年內(nèi),全國還沒幾個城市敢說超越深圳。
其次,深圳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深圳的發(fā)展。因為挨著香港的原因,深圳無論從政治還是從經(jīng)濟,都會要求它不停超越其它城市。這也就是當初鄧爺爺為什么選擇在深圳畫圈的原因。
全國也就一個深圳,完善的城市配套,誰不想往這里擠?房價再高,只要有需求支撐就不會崩盤。深圳的房子本來就不可能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仔通過幾年工作就能買得起的。留下來的肯定都是類端的人才。一個人才濟濟的城市,房價怎么會降?
我認為深圳通過一年多的最嚴調(diào)控,目前是上車好時機,所有政策都是有周期的,如果是剛需,就別糾結了,果斷買就是,短期波動與你又沒啥關系。從長期看,肯定還是漲的。
信息首發(fā):離婚3次買3套房 到深圳打拼23年他堅信房價還會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