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的艱難城市擴張之路(5)
除了應對市場競爭,外賣送餐領域依然存在著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短途物流配送無法解決;如何控制黑飯館開設的黑外賣,以及如何從產品到服務不斷完善用戶體驗。如今,美團外賣平均客單價為17元,餓了么的平均客單價也僅19元。
張旭豪把外賣業(yè)務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行業(yè)通過補貼教育用戶用APP來訂外賣;第二階段是看誰的產品和服務,誰的生態(tài)能夠留住用戶,也就是品牌專業(yè)化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才是思考盈利模式。
盡管補貼戰(zhàn)還沒有結束,在部分城市,張旭豪已經開始了他第二個階段的測試。
自配送實驗
今年餓了么內部有兩個戰(zhàn)略級任務:一個是移動戰(zhàn)略;另一個是物流。如何在45分鐘內將飯菜送到用戶面前并保證服務品質,成為所有外賣網(wǎng)站的大考。
一位身穿 餓了么 T恤的小哥把摩托車停在了商場外,他走入下沉廣場進入一家生煎包餐廳。正午時分,餐廳已經排滿長隊,小哥穿過隊伍,在一個小角落里拿著100元錢遞給收銀員,他核對了手機上的訂單,取了放在一旁做好的生煎包,開始自己打包。他看了一眼手機,在一個名為 風行者 的內部系統(tǒng)上顯示,他還有4個未處理的訂單。
這是餓了么新建立的自有物流隊伍,主要針對沒有配送系統(tǒng)的餐廳和中高端餐飲。離下沉廣場2公里處,在一座普通居民樓的一樓,就是餓了么的物流集散中心。
推開大門,十幾個摩托車電源擺滿了進門的樓道,客廳里堆積著做活動要送的飲料。郝赫是這個配送分站的小站長,他身旁的電話員正在撥通電話向餐廳訂餐 。
這是餓了么5月底在上海建立的14個分站中較小的一個,中午是送外賣最繁忙的時間段,這位正在撥電話的人是餓了么下一個物流集散處的儲備站長,先在分站實習,這也是餓了么在擴張中培訓負責人的一種方式。
張旭豪稱,在現(xiàn)階段訂餐用戶的數(shù)量和商戶的數(shù)量依然是最重要的,其次分別是產品和資本。對于那些不做外賣的餐廳或者不愿意使用餓了么系統(tǒng)的餐廳,公司正在用這個最傳統(tǒng)的方式人肉 電話二次訂餐 。這種略顯落后的方式背后藏著餓了么的龐大野心:不管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在餓了么的客戶端上點到。
在餓了么早期合作的中小商戶中,孫銀會盯著那些兩分鐘沒有處理的訂單,當超時沒有處理后,她會給餐廳老板打電話幫用戶再次訂餐。后來每個區(qū)域的銷售忙不過來時,總部就成立了客服部,專門負責處理餐廳老板還沒有處理的訂單。在如今快速擴張的時候,餓了么已經把客服外包給第三方公司。
信息首發(fā):“餓了么”的艱難城市擴張之路